当前位置:首页 > 交通动态 > 交通新闻
惠州日报:“城市智脑”赋能 便捷出行升级
发布时间:2019-10-22
在公交车内装上客流采集器,对沿线各站点上下客情况进行实时采集。一个月下来,采集到的大数据不仅反映了各站点客流情况,整条公交线路的繁忙程度也一目了然。这样,公交企业管理部门就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化公交线路、重置公交站点,让市民出行更便捷。
像这样通过TC智能管理系统为市民提供精准、便捷服务的想法,在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基础工程“惠州TOCC”(即惠州综合交通网络运行协作与应急调度中心)建设中已经实现。据了解,“惠州TOCC”汇聚了我市交通行业各类数据,不仅能为老百姓提供便捷、高效的出行服务,还可以为政府及管理部门提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依据,该项目将于今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营。
接下来,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计划在继续完善“惠州TOCC”的基础上,利用3~5年时间,依托“4+1”交通轴线等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按照惠州“城市智脑”的统一部署,探索建设“数据驱动、业务赋能、海陆空兼顾、大湾区协同”为一体的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,满足大家对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,力争构建一流的交通环境。
◎现状
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感知体系 尚不足以支撑全域交通感知
据了解,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是依托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,对城市交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感知、深度分析、综合研判、精准决策、关联处置、融合应用的综合信息载体,将进一步推动跨部门、跨行业交通大数据深度融合,从而大幅提升科学决策、精准管理、出行服务水平,有力支撑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。
目前,市公安交警、交通运输等行业均建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,我市为何还要探索建设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工程?“我市各行业数据库确实大量存在,但相互之间未能充分通联。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不仅各行业数据资源利用不充分,全量数据的利用水平还不高,大数据、AI等新技术应用较为欠缺,而且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感知体系覆盖不足,尚不足以支撑全域交通感知。
“我们很多信息化的东西仅限于业务流程和管理,并没有真正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。”我市交通运输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,在交通管理中,人、车、路、环境必须进行关联和衔接,然后再结合仿真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才能真正做到大数据分析,给老百姓、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精准、便捷服务。我市探索建设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工程势在必行。
2017年起,惠城区公交行业全面按照TC模式运作,通过建设TC智能管理系统平台,不仅实现了对车辆视频安全监控,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区域间乘客出行规律及客流情况,更利于有关部门更精准、更及时地对线路作出优化调整。“这样的平台从需求到供求提供了一个引导,根据平台提供的客流交通走廊数据,我们就可以考虑运力投放、交通路网建设。”
◎探索
建成数据资源中心核心框架
接入9大行业分类政务信息
据了解,“惠州TOCC”由数据中心、智慧出行服务平台、智慧行业管理平台、智慧决策管理平台等四部分组成。目前,我市已建成数据资源中心核心框架,整合接入了公路交通、水路交通、道路运输、铁路运输、民用航空、城市交通、邮政信息、综合管理和其他行业管理等9大行业分类政务信息资源,数据量已达6.5T以上,日均数据量5G以上,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初具成效。
同时,还建成了综合交通服务平台,在互联网UGC数据(互联网驾车用户出行数据)的基础上,搭建交通运行指数系统,提供动态跟踪和监测拥堵状态及变化趋势,促进交通部门优化管理疏导。此外,初步建成行业精细化管理和辅助决策平台,构建了覆盖高速公路、综合客运枢纽、港口、“两客一危”车辆和出租车等动态运行监测体系。
其中,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整合交通路况信息,可为老百姓实时提供公交班车查询、公交舒适度查询等出行服务。智慧行业管理平台则将出租车、网约车、公交车的管理数据,以及治超、交通工程建设等监管数据汇聚一起,实时展示各个行业动态,帮助政府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。
近日,记者在惠城区金榜路金榜隧道口公交站通过“惠民交通”APP查询发现,即将到站的11路公交车为“舒适”状态。不久,11路公交车到站,使用手机刷码付费,1秒即完成全部操作。只见车厢内果然如平台显示结果一样,车厢内还有很多空位,空调也凉快,乘车体验非常舒适。
“乘车时,乘客的手机平台会有车辆拥挤度说明,其中绿色代表车厢内空座位较多,蓝色代表座位已基本坐满,红色则表示达到一定的拥挤程度,建议市民选乘别的公交车。”市惠州通智能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丽婷介绍,市民乘车可通过“惠民交通”APP、“惠州公共交通”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公交车票价、候车时间、车辆趟次、临时绕行等信息,还能直接扫码乘车。
近期,该系统还新增了车辆舒适度查看功能,以及根据客流采集器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线路优化调整等。“有了这个实时公交信息平台,上班前提前看一下,就知道车辆大概什么时候到。”市民吴女士说,利用“惠民交通”APP等平台,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,不用在公交站等太久,“如果我急的话,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出行。”
◎展望
打造地级市交通TOCC示范
建一流交通信息化示范点
据了解,“惠州TOCC”将于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。为助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,我市还计划在完善“惠州TOCC”的基础上,再利用3~5年时间,依托“4+1交通轴线等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探索建设集“数据驱动、业务赋能、海陆空兼顾、大湾区协同”为一体的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,满足人民对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,力争构建一流的交通环境。
在聚焦为民服务方面,未来惠州电台等平台将进驻“惠州TOCC”,实时播报交通信息,并通过新媒体的方式,为市民提供多方位出行信息服务。市交通运输局还将编制交通公共数据开放清单,建设统一的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平台,建立权威交通信息资源发布渠道,面向各类社会组织机构,分级授权开放海量静态交通信息资源,让交通数据发挥更好效益,服务公众出行。
同时,借鉴Maas出行即服务理念,市交通运输局将努力推动路口信息、轨道、公交、共享单车信息,铁路、航空、长途客运票务信息,停车信息与各类旅游休闲服务信息的整合,将各种交通模式整合到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上,通过信息集成、运营集成、支付集成,优化资源配置,为用户提供个性化、全链条综合出行需求的交通服务。
在人工智能方面,将运用AI技术深度学习分析综合交通的相关信息,构建城市交通知识图谱,发掘城市各交通要素相关性,关联推演交通运行机理,剖析各类交通事故成因的内在联系,为区域空间规划、交通运行调控、行业综合治理、交通协同管控提供有力数据支撑。在5G应用方面,将以信息通信网络和云平台作为重要载体,搭建数据采集体系及应用体系之间的桥梁,强化数据传输、存储、计算、处理等能力。
此外,围绕“数据驱动、夯实基础、融合创新”应用主线,我市将持续提升“惠州TOCC”的内功,不断推出更契合综合交通管控、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多元智慧应用,将我市交通大脑打造成为“规划-设计-运营-管理-数据”城市交通增长的新模式,进一步推动政府规划建设管理流程再造和提升,重点在交通仿真辅助决策、交通拥堵综合治理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、特殊天气出行服务等方面形成突破,打造成为城市交通大脑应用示范的标杆。“我们力争打造地级市交通TOCC示范,并力争形成更大突破。如果我市城市交通大脑能够率先建成,就可以成为真正的一流交通信息化示范点。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◎访谈
提供个性化可定制
全链条随需出行服务
《惠州日报》:目前“惠州T0CC”在建设中遇到哪些难点和不足,将如何进行推广应用?
市交通运输局科技科:“惠州TOCC”项目整合了9大行业分类政务信息资源。但目前仍存在数据范围不全面、数据更新不及时和跨部门数据孤岛等问题,后续需要加强各部门互联互通,接入交通内外行业各类数据资源,逐步形成大数据能力。
同时,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不足。交通感知层数据缺乏,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监测的覆盖率低。后续需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社会资源,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行信息的采集,重点推进信息采集和监测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和改造,形成全面覆盖、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。
《惠州日报》:我市正在探索建设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,请问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对惠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何重大意义和影响,会给大家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?
市交通运输局科技科:“智惠”城市交通大脑将在城市智脑总体框架下,有效融合交通、交警、公路、轨道及规划、城管等交通相关部门的数据及业务应用,实现交通行业的信息互联、业务协同、应用衔接,形成面向“海、陆、空、铁”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,全力支撑全市综合大交通体系构建。
同时,有利于强化政府交通综合治理能力,创造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。此外,还有利于大幅改善公众交通出行品质。城市交通大脑将以扭转当前全市小汽车交通主导出行模式为导向,通过有效整合全市道路、公交、轨道、出租、慢行、客运等交通资源,变革片段式、通用性的城市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模式,以出行信息流有效串联多模式交通出行资源,提供个性化、可定制、全链条的随需出行服务,增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,提升智慧出行服务的品质。
◎他山之石
先进地区相继开建
“城市交通大脑”
目前,我国一些先进地区在城市交通大脑建设上率先探索、你追我赶。近年来,深圳、杭州、合肥、海口、衢州、宣城等地“城市交通大脑”相继建设,主要侧重于交警层面的道路交通流量实时感知、交通拥堵实时发现、信号实时优化调控、交通事件自动感知等道路交通一体化管控的城市交通大脑建设。
此外,深圳市正着手围绕大湾区枢纽城市建设需求,在已有TOCC的基础上,全新构建面向海、陆、空一体化管控的超级交通大脑,实现全公交运输行业闭环管理,重大枢纽协同联动、交通事件快速处置,有力推动交通运输业务流程再造及管控能力大幅提升。(摘自惠州日报2019年10月21日)